• <em id="p9rbo"></em>

    <em id="p9rbo"><span id="p9rbo"></span></em>

      山東職教網 關注
      關注:6回到貼吧

      • 正序看貼
      • 倒序看貼
      職校通

       

      省教育廳等6部門關于“一市(校)一案”編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施方案的指導意見

       

      魯教職字〔2020〕4號

       

      各市教育(教體)局,市黨委編辦,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高等職業院校:

       

      為深入貫徹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啟動大會精神,根據《教育部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整省推進提質培優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意見》(魯政發〔2020〕3號)要求,現就“一市(校)一案”編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施方案,促進各類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持續健康發展,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啟動大會部署,把發展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找準突破口和著力點,系統設計區域內職業教育體系框架、結構布局,推動教育制度創新,建立產教深度融合、同發展需求密切對接、與加快教育現代化整體契合的區域職業教育發展模式,為建設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提供可復制的經驗做法,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二、基本原則

       

      ——注重攻堅克難。逐項研究工作任務,查找破解痛點堵點難點,不避重就輕、不選擇性執行,推動政策落地生根。

       

      ——注重全面對接。全方位融入經濟社會大局,與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及社會公共服務相適應,服務高質量發展。

       

      ——注重開放共享。樹立大職業教育觀,校校、校企、校地協同,跨校、跨行業、跨區域共建共享,辦出特色、辦成一流。

       

      ——注重改革創新。對標全國頂尖、世界水平,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創造性開展工作,確保政策的前瞻性和務實管用。

       

      ——注重模式探索??茖W確定探索突破點、規律切入點、創新發展著力點,從不同層面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趟路子。

       

      三、重點任務

       

      (一)優化職業院校服務經濟社會布局。堅持市級統籌,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趨勢、產業需求、人力資源規劃、人口結構和生源數,科學規劃學校布局,確定學校數量、規模、職普比例。夯實中職教育基礎地位,確保職普比大體相當。充分考慮經濟社會對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需求,布局五年制高職教育學校,統籌發展初中后五年制和高中后三年制專科職業教育,積極發展本科職業教育,2022年實現高職教育基本普及,使城鄉新增和現有勞動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二)健全專業隨產業發展動態調整機制。圍繞“十強”產業,結合重大工程和項目,以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分市、分縣優化專業布局,形成產業結構調整與專業設置變革的驅動調控機制。科學規劃“十強”產業和其他重點產業對應的專業及學生數,升級改造傳統產業相關專業,扶持農林地礦油和水利、養老、家政等專業及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人才緊缺專業,培育優勢特色專業,與區域經濟、行業產業結構完全對接。

       

      (三)深化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堅持產教融合與產業集聚發展、園區建設同謀劃、同推進,同步制定產教融合政策、規劃支持要素和項目。支持各類企業舉辦職業教育,通過引企入校、引校入企、訂單班、冠名班等,校企共建一批專業、一批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認定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一批產教融合示范區(園),區域形成兼具人才培養、生產服務、技術研發轉讓、文化傳承、科學研究等功能的校企命運共同體。制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勵措施,細化落實“金融+財政+土地+信用”政策、應繳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抵免政策。

       

      (四)科學規劃區域實訓基地體系。堅持實訓基地建設與產業技術進步相適應,同步規劃,適當超前布局,科學確定實訓基地數量、工位數、設施設備等。按照與校內實訓基地錯位互補原則,通過市場化運作和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資方式,每個設區的市至少建設一個共享性、企業化管理的大型智能(仿真)實訓基地,打造服務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技術高地和面向中小微企業的技術服務中心。

       

      (五)建設高素質“雙師型”隊伍。制定師資隊伍建設規劃,明確招聘數量、生師比、“雙師型”教師比例、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等年度目標,配足配齊教師。制定具體措施,支持學校引進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完善師資培訓體系,建立職業院校教師與企業高技能人才交流機制,建設一批“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2022年市域內“雙師型”教師比例平均達到70%。

       

      (六)落實職業院校辦學自主權。各地制定具體措施,由學校在限額內自主設立內設機構并報機構編制部門備案,自主設置崗位、確定用人計劃,自主確定招考標準、內容和程序,在相應人事考試官方網站公開招聘崗位信息、自主招聘各類人才,實行事后備案;探索由學校自主聘用內設機構干部。制定措施,落實績效工資制度,搞活內部分配。制定以年薪制、協議工資、項目工資等引進高層次人才措施。落實專業教師可在校企合作企業兼職取酬規定。

       

      (七)完善職業教育管理機制。將所有符合條件的技工學校納入各市高中階段學校統一招生平臺,支持按照高校設置程序進入高等學校序列的技師學院納入高職(專科)統一招生平臺,并以XX職業技術學院(XX技師學院)予以明確體現。研究制定具體措施,推進技工學校與其他中職學校融合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高等學校設置制度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技師學院按程序納入高等職業學校序列,對符合條件的高職院??砂闯绦蚣訏旒紟煂W院校牌,由教育部門牽頭建立完善教育教學、學生管理、學籍學歷、考試招生等教育業務統一管理的機制。

       

      (八)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落實職業院校育訓并舉法定職責,明確培訓規模和目標,廣泛開展企業職工技能培訓,積極開展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去產能分流職工、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殘疾人就業創業培訓,大力開展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培訓量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學生培養工作量,在內部分配時向承擔培訓任務的一線教師傾斜。允許職業院校將一定比例培訓收入納入學校公用經費。

       

      (九)積極擴大對外交流合作。支持職業院校對接職業教育國際標準,開展國際交流合作,舉辦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積極引進國(境)外高水平應用技術型高?;蛑髽I到本地辦學。服務企業“走出去”,支持本地職業院校在國(境)外建設“魯班工坊”,支持海外中資企業與職業院校聯合建立國際化人才培養基地,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職業院校,培養適應企業走出去要求的技術技能人才。

       

      (十)多渠道強化經費投入保障。健全政府、行業、企業、個人、社會參與的多元投資機制,明確財政性職業教育經費總投入、專項經費投入、省地共建經費投入、社會力量經費總投入、生均撥款等目標。完善獎補政策,按時足額撥付中、高職生均撥款。制定化解公辦職業院校債務計劃。鼓勵社會力量多種方式興辦職業教育,拓寬辦學籌資渠道。整體提升市域內職業院?;巨k學條件,確保所有職業院校2022年全部達標。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專題向當地黨委、政府或舉辦部門匯報,參照部省做法,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做好方案編制工作。

       

      (二)加強督導檢查。將職業教育納入督查督導范圍,作為對縣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重要內容。省委督查室將每半年督查一次,省政府教育督導室每季度調度一次。

       

      (三)加強考核激勵。我省將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與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資金獎補、項目安排、辦學水平考核及試驗區建設、改革成效明顯市、縣(市、區)遴選等“掛鉤”。

       

      各市要“一縣(校)一案”指導各縣、各中職學校編制實施方案。各市方案要附各縣及省規范化、示范性及優質特色中職學校的實施方案。

       

      各高職院校要參照制定方案,并附舉辦方具體支持措施。

       

      請各市、各高職院校于2020年5月30日前印發(含附件表格)實施方案,報送省教育廳。省教育廳統一報送教育部和省政府備案,并面向社會發布。

       

       

      附件:XX市(校)職業教育提質培優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doc

       

       

      山東省教育廳

       

      中共山東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山東省財政廳

       

      山東省人力資源廳

       

      2020年4月17日

       

       

      附件

      XX市(校)職業教育提質培優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2020—2022年)

      一、規模與布局

       

      指標

      現有基礎(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高中階段招生職普比





      中職學校數量(所)





      其中,綜合性中職學校數量(所)





      其中,特色中職學校數量(所)





      中職學校校均在校生規模(人)





      舉辦五年制高職教育的中職學校數量(所)





      高職院校數量(所)





      高職院校在校生規模(人)





      高職院校接收中職畢業生數(人)





       

       

      備注:1.附表1—6職業院校為各市、縣(市、區)所舉辦職業院校(含駐地民辦院校)。

      2.考察綜合性和特色學校目的,主要是鼓勵學校錯位發展、特色發展。

      3.學校填寫時,附表1不需要填寫,附表2-6只填寫適合學校的指標,可作適當修改。

      二、專業布局

       

      產業

      現有基礎(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開設

      專業

      專業

      點數

      學生數

      開設

      專業

      專業

      點數

      學生數

      開設

      專業

      專業

      點數

      學生數

      開設

      專業

      專業

      點數

      學生數

      新一代信息技術

      逐一列出專業名稱

      各專業點數

      之和

      各專業點學生數之和

      逐一列出專業名稱

      各專業點數

      之和

      各專業點學生數之和

      逐一列出專業名稱

      各專業點數

      之和

      各專業點學生數之和

      逐一列出專業名稱

      各專業點數

      之和

      各專業點學生數之和

      高端裝備













      新能源新材料













      現代海洋













      醫養健康













      高端化工













      現代高效農業













      文化創意













      精品旅游













      現代金融服務













      其他重點產業1













      其他重點產業2













      ……













       

       

      備注:1.上述為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2.其他重點產業,各市(校)根據實際情況據實填寫。3.每個產業填寫一行。

       

      三、師資隊伍

       

      指標

      現有基礎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職業院校招聘教師數





      其中,招聘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的人數





      其中,招聘有相關專業技術資格的人數





      中職學校生師比(在校生數/專任教師數)





      高職院校生師比(在校生數/專任教師數)





      中職學?!半p師型”教師比例(“雙師型”教師數/專業課教師總數)





      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比例(“雙師型”教師數/專業課教師總數)





      職業院校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數量(人)





       

       

      備注:中職學校生師比為全市平均數。

       

       

      四、實訓基地

       

      指標

      現有基礎(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共享性的大型智能(仿真)實習實訓基地(個)





      校內實訓基地(個)





      校內實訓基地工位數(個)





      校內實訓基地生均工位數(個)





      校內實習實訓設備儀器總值(萬元)





      校內生均實習實訓設備儀器值(萬元)





       

       

      備注:共享性的大型智能(仿真)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應統籌考慮全市校內和校外實訓基地情況,避免重復建設。

       

       

      五、經費投入

       

      指標

      現有基礎(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財政性職業教育經費總投入(萬元)





      市本級職業教育專項經費投入(萬元)





      縣級職業教育專項經費投入(萬元)





      省市共建職業院校經費投入(萬元)





      中職教育吸引社會力量經費總投入(萬元)





      高職教育吸引社會力量經費總投入(萬元)





      中職財政投入總額(萬元)





      高職財政投入總額(萬元)





      中職生均撥款(萬元)





      高職生均撥款(萬元)





       

      備注:中職生均撥款為全市平均數。

       

       

      六、社會培訓

       

      指標

      現有基礎(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培訓規模(人日)





      培訓規模與全日制在校生比例





      承擔補貼性培訓規模(人日)





      培訓到款額(萬元)





      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去產能分流職工、農民工、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殘疾人等培訓規模(人日)





      趕緊回復一個吧,可以獲得積分噢!
      本貼共有0個回復,點擊率99回到『山東職教網』
      發表回復
      也可按Ctrl+Enter提交!
      回到頂部 手机看片日韩高清国产欧美